0

108岁的女红军牺牲了:长征途中用一块盐救了一整排

2020.10.03 | admin | 1004次围观

沉痛!108岁川籍女赤军刘文治死

封面新闻两月前的采访,留下最后的珍贵资料

108岁的女红军牺牲了:长征途中用一块盐救了一整排 第1张

本年7月,华西城市报、封面新闻记者采访刘文治。

华西城市报-封面新闻记者 陈静

9月29日早上,华西城市报、封面新闻记者得悉,随红四方面军列入长征的川籍女赤军刘文治于2020年9月28日下战书4点08分在重庆死,享年108岁。

29日上午10点,记者联系上刘文治的女儿谢家喜,她说,“妈妈离去得很安详。”

华西城市报、封面新闻采访组一行四人曾于本年7月23日前往重庆,看望并采访刘文治。由于身体缘由,当时刘文治已住院,她和儿女接管了采访。

华西城市报、封面新闻同样成为全国最后一家采访女赤军刘文治的新闻媒体,留下了刘老生前珍贵的影视和文字资料。

悼念

家村夫敬献花圈

刘文治的灵堂,设在重庆市石桥铺殡仪馆。

灵堂内肃静肃穆,正中的挽联横批上黑底白字写着“沉痛吊唁刘文治同志”,旁边的上、下联写着:“万里长征枪林弹雨垂青史”“赤军精神鞠躬尽瘁传后人”。

灵堂正前方,黄色和白色的菊花,蜂拥着刘文治的遗像;灵堂正中,刘文治的尸体笼盖着党旗。

灵堂两侧,摆放着社会各界敬献的花圈。包孕重庆市委、重庆市人大年夜、重庆市政府、重庆市政协,和刘文治老赤军故乡、四川通江县委县政府等单元和小我,及华西城市报等敬献的花圈。

致敬

长征中的女战士

本年7月,记者在病房中见到了刘文治。她的女儿谢家喜说:“妈妈身体状态不太好,而今只能住在医院里,接管响应的医治。”采访组向刘文治献上了一束鲜花,简短采访后,分开了病房。

今后,在医院的一间会议室中,刘文治的四个后代谢家彬、谢家银、谢家喜、谢家荣划分接管了记者的采访。颠末历程几位儿女的讲述,还原了刘文治的长征故事和她的人生履历。当世界战书的采访比原企图延续的时候长,三女儿谢家喜在谈到家庭中父辈、祖辈的革命历程时,一度流下了眼泪。儿女们说,“妈妈对人一向很好,平常平凡能帮一下就会帮,所以良多人爱好她。”

没有想到,仅仅畴昔两个月,当这组采访报道还在进行的时刻,刘文治已离世。在此,对刘文治女赤军死致以沉痛的悼念,向长征中的女赤军战士致敬!

108岁川籍女赤军刘文治的长征记忆:

带着弟弟走完长征 用一块盐救了全部排

108岁的女红军牺牲了:长征途中用一块盐救了一整排 第2张

刘文治(左一)。(资料图)

□华西城市报-封面新闻记者 陈静 见习记者 刘柯辰

2020年7月23日,在重庆医科大年夜学隶属第一医院的病房里, 记者见到了列入太长征的川籍女赤军刘文治及后来代。老人膝下有四个儿女,划分是垂老谢家彬、老二谢家银、老三谢家喜、老四谢家荣。家族四世同堂,加起来有24人。21岁那年,刘文治到场了中国工农赤军,从此改变了生平的命运。在她家人的讲述中,那段荡气回肠的峥嵘岁月显而今我们眼前。

离家参军

从童养媳到女赤军

刘文治,别名刘文芝、刘文智,1912年10月诞生在四川省通江县洪口镇一个清贫农平易近家庭,全家兄弟姐妹5个,她是垂老。家庭的艰辛让刘文治从小挑起生活生计的重担,十几岁的时刻就去给人当童养媳,天天干苦活累活。由于常常要上山干活,刘文治没有缠太小脚。直到20岁,她照样一个只会种地打猪草的农家女孩。

1932年,一群穿戴戎服的生疏人来到刘文治的故乡。“妈妈说,当时村里的人都很畏惧,纷纭外出逃避,后来大年夜家才发现,这些甲士很友善,不打人骂人,措辞很驯良。有人示知她,这群人是赤军,是来为贫民措辞的。”刘文治的三女儿谢家喜说。

1933年8月,刘文治到场了赤军。“当时家里穷,妈妈传闻赤军是来匡助贫民的,就瞒着家人静静跑到镇里参军。走之前,母亲把衣服、鞋子和剪下的头发留在家里,没有带走。”谢家喜说。

长征路上

用一块盐救下女兵排

1935年1月,刘文治地点的红四方面军履行中央敕令,策动了陕南战争,引敌人北移,随即回师川北。昔时3月底成功强渡嘉陵江并乘胜向西进攻,解放了涪江与嘉陵江之间的大年夜片地皮。随后,红四军踏上了艰辛崎岖的长征路。

当时,担负妇女排排长的刘文治也分开了故乡,扈从红四方面军第4军西行。随她一路的,还有一个年仅13岁的隔房弟弟。“妈妈的这个弟弟叫刘文学,我们喊小舅舅,后来改行到成都铁路局。小舅舅随着妈妈走完了长征。就算路上已走得异常累了,妈妈照样会去生火、扯野草,做饭给小舅舅吃,一路上都在赐顾帮衬他。小舅舅后来讲,假如没有妈妈,他走不完长征。”谢家喜说。

一路上,刘文治除要赐顾帮衬弟弟,还要想举措带领战友战胜各种艰辛环境。1935年6月,红1、红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后,最早北上。刘文治带领的妇女排最早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夹金山。雪山上气候幻化莫测,战士们冻得直打颤抖。在离山顶不足3里时,刘文治的老乡、比她小7岁的赤军女战士张文(原名张熙泽)怎样也走不动了。排长刘文治匆匆把她背的器材抢畴昔,所有压在本身的肩上,接着又叫来办理科长,两人用胳膊架着张文继续往上爬,终究爬上了山顶。

对刘文治地点的红四方面军来讲,长征中最艰辛的历程要数过草地。1935年8月至1936年8月,由于张国焘的弊端向导,一年时候内,红四方面军三次颠末历程草地。

草地天然环境卑劣,缺少食物,良多赤军在过草地途中牺牲。但刘文治仰仗一大年夜块盐,成功让排中大年夜部分女战士幸存。

在进草地前,刘文治途经一座盐山,她挖了一大年夜坨盐背在身上。草地上食物奇缺,战士们饿了就扯点野草,放进随身背的脸盆里煮来吃。刘文治深知盐分的主要性,负担负责起了分盐的重担。“妈妈不敢把盐块分给每小我携带,怕大年夜家节制不住分量很快就把盐吃完。每次吃饭时,哪怕没有野草莽菜吃,她城市用小刀往每小我碗里刮点盐,如许大年夜家吃了才有气力走路。”谢家喜说。

这块不起眼的盐块,保住了女战士们的命。刘文治所带领的女兵排,直到长征结束只有两人牺牲。

革命夫妻

与战友“不打不成相与”

1936年10月,红四方面军与中央赤军在甘肃会宁会师。刘文治随军在甘肃驻扎,继续为戎行做军衣、绑腿、火药包等军需用品。在甘肃工作时期,她找到了人生伴侣——和她一路走太长征的战友谢远长,两人于1937年在甘肃成婚。

提到怙恃了解的历程,谢家喜说,还有那末点“不打不成相与”的味道。“爸爸当时是被服厂的向导,有警卫员,妈妈是排长。他们同时看中了一个草房子。爸爸的警卫员就和妈妈她们妇女排各执己见。找到向导评理,最后房子照样让给妇女排住了。”

“至于爸爸妈妈是怎样在一路然后成婚的,他们没怎样讲过。”1952年,刘文治和谢远长改行到了重庆西南纺织局611厂(后来叫重棉四厂)工作,直至离休。1989年,谢远长病逝。

心愿实现

百岁之际她重返延安

1945年,刘文治随军队到达延安,在此逗留了三年。分歧平常的三年,让刘文治对这里产生了深挚的豪情。

2012年,刘文治满百岁时,许下一个心愿:“想去延安看看。”本来,丈夫谢远长还在世时,两人就一向想偏重回延安,但一向没能实现。

得知老人的心愿后,子孙们便最早企图,刘文治的长孙谢添提议:“大年夜家都请个假,陪婆婆一路去延安,了婆婆一个愿。”在孙辈们的企图下,全家老小20多小我自驾陪刘文治去了延安。

得知要回延安今后,老人异常冲动,几天几夜没睡好觉,去延安的路上也兴奋得不成。“我们正本还筹办了一辆保姆车,利便老人家累了可以躺下安眠。后果她一路上根蒂就没有躺,也不晕车,还说要坐在后座看光景。”谢家喜笑着说。

走到浮屠山,刘文治说,本身不管若何都要上山看看黄河。在家人的匡助下,老人到达山顶。看着山下奔涌的黄河水,老人感慨道:“之前河两边的鹅卵石没有了,河流也变窄了。”

在延安,刘文治看着曾生活生计过的处所很是冲动。谢家喜回忆:“当时妈妈就像检阅军队一样各处指来指去,稀奇兴奋,像个小孩子。”

长命窍门

生清恬澹名利心态平宁

采访中,听刘文治儿女们说得最多的,就是老人的善良、朴重、好心态。“妈妈对人一向很好,平常平凡都想着能帮人一下就帮,也不会去尴尬他人,历来不在背后做小动作。之前在重棉四厂工作时,大年夜家都很爱好她。”

改行到重棉四厂后,刘文治从一个通俗的办理员做起,一级一级做到干部。“后来由于要按级别定工资,妈妈的实际工资跟之前比拟有一定下落。她没有丝毫的怨言,说随着国度政策走,该定甚么级就甚么级,该降就降。”“可能由于履历了太多生死,她把所有工作都看得很开,不会由于琐事生气。好心态大年夜概就是妈妈长命的一个主要缘由。”谢家喜说。

刘文治,女,1912年10月生,四川通江县人。1933年8月到场赤军。随红四方面军列入长征,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妇女排排长。1952年,刘文治改行至重庆西南纺织局611厂(重棉四厂)工作。

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侵权请联系删除
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惠济区资讯网立场。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